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新加坡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稀缺到连水和沙石都要依赖进口的岛国,面对有限的资源与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加坡政府通过政策鼓励、立法管制、市场推动、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取得了显着成效。
新举措
绿色建筑政府奖励
新加坡对于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非常强烈,从政府、企业到市民,都有一种真正视生态环境和能源节约为生命的绿色意识。在城市建设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绿色建筑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
新加坡于2005年1月起开始推行绿色建筑标识认证计划。据新加坡建设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建筑标识主要评估建筑的环境影响与性能表现,包括节能、节水、场地与项目管理(或既有建筑的管理与运行)、室内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创新等五个方面。根据评分高低分为认证级(合格)、金奖、金+奖、白金奖四个等级,其中认证级为最低要求。绿色建筑标识由业主向建设局申请。建设局按照建筑面积收取一定的认证费用。达到金奖以上等级的,政府按照建筑面积每?给予3-6新元的奖励。为此,政府每年提供2000万新元作为奖励资金。业主可于设计阶段即提出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申请,建设局根据其设计图纸即可做出认证,以鼓励和引导业主按照绿色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及用能管理。绿色建筑标识认证每三年复查一次,凡不合格的将予以撤销。
绿色建筑标识认证计划分阶段推进。2005年1月起,实行的是自愿认证。2007年4月起,所有建筑面积在5000?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进行强制认证。自2008年起,所有建筑面积在25000?以上的新建建筑进行强制认证。2010年前,既有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在25000?以上的,进行强制认证。
目前,新加坡共有62个建筑通过绿色建筑标识认证。根据新加坡建设局的计划,在未来10~15年内,要达到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能耗降低25%的目标。
新技术
高楼大厦自调“体温”
在新加坡维多利亚街中心的地标性建筑——国家图书馆,总面积5.8万多平方英尺。此建筑被誉为"超级节能楼"并一举获得了新加坡绿色建筑认证最高奖——白金奖。
这幢建筑首先采用最佳的建筑朝向和位置,尽量减少热负荷,充分利用自然风,并利用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防止热的传递。其外沿大都采用玻璃天蓬遮盖。整体建筑分割为两个体块,其中一个体块悬于地面之上,使风可以自然流通,从而起到降温作用。中庭的玻璃顶上安装了自动遮阳装置 ,利用对流将热空气抽离室内,自然形成空气对流。该建筑采用日光照明策略,尽可能多地获得自然光。室内的光线与气温可随室外环境变化而进行宜人的调节,建筑内部只有部分采用空调制冷,其余均利用自然通风或机械(如风扇)降温。充足的光照和一系列避光设施的安装,使得大部分室内空间可以利用自然光,而不需要过分地借重于灯具的使用。建筑师还在建筑内部采用了一套分区温控系统,为每个区域定制了个性化的气温控制方案。
建筑垃圾过半回用
新加坡2006年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60万吨,日均产生量约为1600吨,98%的建筑垃圾都得到了处理,50%-60%的建筑垃圾实现了循环利用。新加坡政府资助专业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对建筑垃圾处理实行特许经营,通过招标确定4-5家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处理业务,并资助企业开展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
福泉丰环保私人有限公司是新加坡政府资助的最大的专门处理建筑垃圾的企业,也是新加坡唯一拥有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的企业。巨大的碎石机把回收的建筑垃圾打成细小的颗粒,再用履带传送到水泥搅拌罐……经过“分拣、碎石、拌和”三位一体的流水线操作,将建筑垃圾循环再生成为新的混凝土,然后制造出水渠预制构件。
目前,新加坡制造沟渠的混凝土,有30%采用再循环混凝土。再循环混凝土还用于建造停车场的镶边石或用于铺路。
除了抓建筑垃圾制造“绿色建材”循环利用,新加坡还积极推行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战略,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通过建立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增加建筑垃圾排放成本,促使承包商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充分循环利用。
新机制
节能效益专业保障
为了解决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都由投资者自身承担,制约了投资者采用节能新技术的积极性的问题,新加坡积极推行基于市场调控的节能机制——能源合同管理模式。
所谓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就是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为客户提供节能潜力和节能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选购、施工安装、节能量检测、人员培训等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向客户保证实现合同中所承诺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于2005年4月开始实施"能源效率提升援助计划"。政府提供1000万新元的援助金,用于资助节能服务公司开展业务。目前,大多数公共建筑都采用了智能化用能设备管理系统,其中新加坡内政部、外交部、环境部、警察总部等政府机构大楼每年约可以减少能耗30%,而新加坡邮政中心节能改造后能耗降低了近50%,成为实施能源效率提升援助计划的典型样本。
邮政中心委托特灵空调公司进行空调节能改造,通过重新装置三个冷水机组、提升部分水泵系统、设立气象探测器,以及配合完善的实时监控系统,将其耗电率降至O.6W/RT(千瓦/冷吨),比当地一般建筑冷水机组所需的1-l.2W/RT(绿色建筑标识认证要求达到O.9W/RT),效率几乎提高一倍。邮政中心为该项工程投入约200万新元,根据水电费账单,预计一年零八个月即可收回投资,每年可节省120万新元,投资回报率为60%。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所还共同推出建筑能耗标签计划:凡是能效性能达到节能25%且能够提供健康的室内环境的,就可申请获得该标签。它旨在提高新加坡对建筑节能措施的重视程度,激励业主、承包商有效利用能源。
为发展绿色建筑,新加坡政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政府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除财政资金补助以外,还包括税收、土地等激励方式。如,从1996年就开始实施的节能所需设备加速折旧;高效节能设备投资津贴;对于从事建筑垃圾处理利用的厂家,政府给予低土地租金待遇等。新加坡政府最近还宣布在5年内将投入5000万新元设立研究基金,推动环保建筑节能科技的研究。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