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交个外国朋友怎么这么难啊?!

2018/06/22 16:08:31 编辑: 浏览次数:3501 移动端

  原创:一条会飞的小鹦鹉


  和外国人在生活和工作领域无障碍交流、谈笑风生,这应该是每个留学生在出国前都曾幻想过的。但是现实情况可能并没有这么美好,很多同学出去了很久,甚至连外国人的圈子都很难融入进去。而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融入外国人的圈子是每个人都得面对的问题。融入外国人的圈子其实是门学问,这不仅是语言障碍的破除,更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出的结果。


  我有很多朋友在澳洲、美国、英国、日本留学生活过很久,但是这些朋友只跟国人玩。我根据这个话题跟他们聊了一下,有一小部分朋友说在国外生活只是为了换个环境,并没有必要跟外国人有深入的连接。另外大部分朋友都因为觉得外国人的圈子太难融入,他们认为难融入的原因主要是这几个:


  1.语言不通,交流有困难语言是沟通的工具,人际关系的桥梁。最容易理解并能预见到的困难是语言。语言方面的挑战至少有两个层面:语言能力本身以及交流的内容。首先要具备流利的英文表达能力,再者便是找到同他人对话的共同兴趣点。两者必须共有,但是后者的难度更大。如果做不到无障碍的沟通,就很难彼此了解,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也就无从谈起。


  2.东西方文化差异大,生活理念不同三观的差异。这是有由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跟美国学生交流,话不投机,甚至觉得美国学生的有些话题过于幼稚。这确实是由于生活的轨迹和关注点不同而导致聊天的兴趣点不在一起。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美国百姓对体育的热衷和中国人民对学习和分数的疯狂,两家人只能说两家话。思维方式差异。人家喜欢直来直去,你偏要拐弯抹角;人家喜欢实事求是,你偏要故弄玄虚;人家喜欢独立个性,你偏要拉群结党。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让中西方就像两股道上的车,要么各开各的,要么撞车,形成冲突。


  中国的学生往往会带有历史包袱:跟他人交流的时候,尤其是谈到关于一些历史遗留的敏感话题,在还没有跟对方展开深入的交流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标准”答案。既然你远道而来求学,最起码要给自己一次机会,听听不同的声音,其中难免有些观点是你不喜欢的,也有些是从未接触过的。学会去听不同的观点,难道不是留学的一部分吗?行为以及习惯的差异。这些就更明显了。比如排队插队,比如AA制还是相互请客,比如公众场合大声交谈还是窃窃私语,比如进电梯扶不扶门,比如吃饭分餐制还是一个盘子夹来夹去,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乡随俗,不符合人家的行为习惯,你就是异类。


  3.外国人有排外情绪日本政府曾于20世纪90年代宣布,要增加接受外国留学生,至2000年时达到10万人,但这一目标直到2003年11月才实现。在日本,租房子、求学、求职、就业,都会因为是外国人而遇到麻烦。不少公司公开声明不接受外国求职者。即便你明明看到某公司的大门外、墙壁上贴着招聘广告,他们也会婉转谢绝。即使你求职成功,进入了日本公司,你也会发现自己很难融入日本同事的亲密圈子。他们的社团、研究会、学习会、恳亲会不邀请你参加,他们之间谈论事情时总是背着你。虽然他们对你彬彬有礼、点头哈腰,但你很难判断那职业性的微笑背后,是否有一颗真诚待人、平等相处的心。即便你把他们当作知己,但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他们并没有把你当成“自己人”。难怪许多外国人都说,要想和日本人交上知心朋友,只有一个字:“难”。


  我很多同学包括我,我们都认为外国人的圈子其实不难融入,不难融入的原因主要是外国人的热情!


  4.大多数外国人还是包容热情的!外国人友好热情,能认可中国留学生的优点。中国留学生在他们眼中都很热爱学习,生活作息很规律很健康,早睡早起,每天都能按时起来吃早点。而且中国留学生都很节约,出去聚会吃饭的时候会把吃完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非常值得学习。中国留学生在他们眼里整体印象都很有活力,很有责任心。令外国人印象很深的就是中国留学生通常都在高强度的学习,学习起来非常忘我,时间意识很强。很多外国人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友好的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会照顾你的感受,会让远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倍感温暖。


  任何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无论到哪里,都要发扬好的,摒弃坏的,保持自我独立人格的同时兼容并蓄,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才能赢得尊重。任何文化有差异但也有共性,共性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无需提醒的自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和发自内心的修养。能做到这一点,无论在哪里,你都是主角。不是你融入别人,而是别人主动融入你。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在专业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外国学生多的专业,分组讨论中话说的多,投机了,就可以发展为朋友。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学生活动,特别是加入各类学生社团是融入当地社会的一条捷径。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是了解当地文化和赢得当地人信任的好办法。当然,在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首先学会观察哪些同学以及老师符合你的择友条件,然后有方向性地去了解,接触。退万步来讲,你我去求学,到底还是中国人,完全没必要强求被美国人接受。他们不接受或者不来主动了解你,是他们的损失。不过这种想法绝对不能成为你不主动去接触他人的借口。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