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博文列表> 从华为的全球化布局看国内的国际班现状
前几天有幸跟着朋友的公司去到华为学习,期间有一位华为的高管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讲到华为的全球化布局,这位高管讲到,华为的全球化布局理念是:人才在哪里,华为的研究中心就在哪里。比如他们在法国开了研究中心,这个研究中心最主要是美学的研究。讲到这,大家纷纷拿起华为手机,然后回忆一下发现还真是最近华为手机的外观的确比之前美了很多。 听到这里,作为一位多年从事国际教育的工作者,我陷入了沉思中。最近几年国内的国际班层出不穷,然后真正高质量的国际班确少之又少。很多家长由于不了解,盲目的跟从周围人给孩子去报了这样的班,以为这样就可以跟国际接轨了,就真的能够等同于出国学习了,然后往往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师资。 放眼祖国大地,能够称得上高知人才集中的城市有几个呢?当然,北京毋庸置疑应该算是高知的集中地了。今天早上在地铁上看到一篇文章写道:“在北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比想象中的近。没有想到在北京随便一个女友聚会都是些什么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社科院学者等等知名单位的组合。”看到这样的句子,可能略微夸张,可是想想北京高校的密集度,想想北京的入户政策要求博士后学位,也不难推断出北京的高知人才在全国来讲是最集中的。那么全国各地的那么多的国际班对高知人才的需求量那么大,如何保证呢?那么师资怎么保证质量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真的如各个国际班自身的宣传那样,真正能够实现与本土误差的教学呢? 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一个优秀的人才,在自己的祖国工作也是不错的,那么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才愿意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国度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果来,不到这个国家的文化中心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以此多问几个问号,是否我们就能够推理出目前国际班雨后春笋般的生长,但是真正能够经得起料峭春风考验的恐怕寥寥无几了。 作为行业的工作者,常年的工作经历,我养成的习惯是什么事情都爱琢磨一下,最主要是希望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下,给自己的学生和家长一些安心。或许很多弯路是我们不得不走的,但是我依然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学生和家长在留学的路上减少一些弯路或者坑坑洼洼,这是初心也是承诺。
Amy GUO 经验: 16年 案例:4272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