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留学生选校只看排名靠谱吗?

2017/06/30 09:50:12 澳际教育 编辑: 浏览次数:2461 移动端
“酒香不怕巷子深”,高傲的英国大学面对排名曾经不屑一顾,潜台词是说,你来我们大学说明你有眼力,不来说明你层次不够。
后来迫于市场压力,也开始使用“第三方标准”对自己的院校和专业给予定位。
当然,哪个排名系统对自己有利,就用哪个。
比较理想化的一种模式是,针对英国大学也有一个“大众点评”,里面分门别类地列出与学生相关的学习、生活、实习、文化环境等不同侧面,由学生填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评价,这种偏主观的“排名+评价”体系或许更能切实地帮助学生选择英国的大学。
可惜理想与现实仍然存在差距,需要专门机构做专业调查,工作量极大,英国政府还没有这个力量做。
为了做英国大学学术实力排名—— 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过去叫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等四个区域的教育基金会和机构(半官方组织)联合评估,每六七年出台一次结果。
作为英国大学官方普遍认可的唯一排名系统,这已经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把英国大学也折腾得够呛(估计与国内曾经的“985”、“211”,如今的“双一流”评比一样费事),再深入学生搞调查,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英国大学绝大多数是公立院校,“体制内”的优越感强、文化底蕴深厚,在留学市场上的表现也曾经很清高,一度公然宣称,不承认什么排名不排名的,实在要找参照物,会理直气壮地向咨询者说一句,“我们和牛津、剑桥差不多。”
“酒香不怕巷子深”,高傲的英国大学面对变化的市场曾经不屑一顾,潜台词是说,你来我们大学说明你有眼力,不来说明你层次不够。
而纷繁复杂的留学市场,仍然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学校选择方面总还是有个标杆、排名才好。
这种需求不限于中国大陆,即使在新加坡、日本等相对发达的国家也是一样的。
毕竟教育作为特殊的服务业,需要口碑的支撑,而口碑的体现在哪里呢?
排名当然是最直接、最方便的衡量标准。
商业媒体(《泰晤士报》、《卫报》等)早早地抓住了大众的心理,出台了各式各样的排名体系,依靠媒体特有的传播能力,对读者强大的示范效应,铺天盖地、席卷八荒。
通过商业运作,英国《泰晤士报》(Times)、《卫报》(Guardian)几乎成为英国院校、专业排名的风向标,完全抢了REF的风头,把官方踩在脚下。
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官方”排名,直到今天,了解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把Times 2016英国大学排名和REF 2014排名(最新)做个比较,从两个榜单前30名英国院校做分析,可以看出,所谓排名最领先的30所大学重合度非常高。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Times的学术“范儿”比较浓,更看重英国大学的研究成果。
《卫报》(Guardian)排名则另辟蹊径,视角多来自于学生感受。
Times更是推出了“世界大学排名”等惊世骇俗的排行榜,似乎要把全球大学都纳入它的评价体系。
商业机构的炒作,使得曾经孤芳自赏的英国大学,也开始使用“第三方标准”对自己的院校和专业给予定位。
当然,哪个排名系统对自己有利,就用哪个。
但这样一来,你会发现英国大学排名的不确定性反而越来越大了。
世界排名进前20的,在英国排名这边也就30出头;Guardian排在前15,Times可能也就第40位。
根据个人十几年的从业经验,我认为,“世界排名”是个伪命题,尽管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市场,很多学生最看重这个排行榜。
美国大学与英国大学放在一起比较,总觉得风马牛不相及。
再把中国大学也掺进去,把国内的大学说成前50、前100的世界名校,那为什么清华、北大成班建制的学生还要往美国跑呢?
不出国就能在国际50强的学校读书,出国去读一个世界100-200位的美国大学有意思吗?
另外,英国大学排名中的一些参数与咱们中国学生没有半毛钱关系。
比如《卫报》排名中的8个参数中的两个:Value added score/10 (学生升值率)和Career after 6 months(毕业生就业率)。
前者是作为教学有效性的参考,将在读学生的目前成绩与入学成绩进行比较得出的比值,总分为10分,但这一点感觉有些“小儿科”,特别是在英国学制框架内,成绩提高无法作为衡量标准,同时,与咱们中国的学制差别巨大,无法对咱们中国人的择校产生影响。
后者是毕业生在6个月之内找到应届生岗位工作,或者在6个月之内继续深造的比率,其中参照的就业信息估计99%是英国人或欧盟学生的,中国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回国,信息采集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就业率再高,也与中国学生无关。
这样看来,除了看大学或专业在英国的排名外,还要注意分析每一个参数中大学所占的权重,如果某个学校只是学生升值率和就业率高,那我觉得这个学校未必符合中国学生的要求。
换句话说,我们要剔除与中国人无关的参数后,再看我们挑选的学校是否表现优异。
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建议关注一下《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学生体验调查2016年度(Times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Experience Survey 2016),通过更精细的分类,从学生视角关注英国大学的“存在感”,看看是否符合自己追逐的目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