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外务省近日决定,从2016年起,入职人员在国际英语能力考试托福(TOEFL)中的成绩必须达到100分以上(或雅思7.0以上)。
金东方全球高端访问学杨美丽老师在案例分析中讲到今年3月份,接见到一位申请美国访学的客户。去日本绝大多数是留学而不是去访学。但是他就是因为曾经的一段旅游的经历让他对日本有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他想借助访学的机会去更多的了解日本。
日本的大学要以学术为中心,以培育学子具有高度的教养和专门的能力为目的。大学教育注重理论及研究,其特征和实施有利于就业之教育,与中心的专门学校不同。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乃是发现并开发新的理论和技术,将其成果提供于社会,以期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同时,也希望透过广泛的教养教育和高度的专门教育,以培养具备高度教养和见识的人才。
早在2011年,日本大阪府立大学就已经与中国国内知名理工类院校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双方于2011年6月10日签订合作协议。经过双方协商确定,合作教学项目以20人为单位,由华东理工大学选派条件合适的学生。入选的中国学生首先将在中国国内接收两年半的学科基础与日语教育,随后赴日留学,插班进入大阪府立大学学习两年职业技术。毕业后,学生可同时获得华东理工大学和大阪府立大学颁发学士学位。
赴日留学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一直是家长们特别关心的问题。那么留学生在日本就业的情况究竟如何呢?有2013年日本法务省统计数字可知,将在留资格(类似于签证)由留学变更为就业(分为三类,即:技术、国际业务、人文知识)的留学生人数为11698人,较2012年的9143人增长了27.9%。
首先,你要完成“研究计划书”,跟据你想申请的专业来撰写研究计划书。这只是敲门砖,可以说研究计划书的好坏,决定了日方导师是否会接纳你。然而在学校的官网或是导师的个人网页中,只会例举导师大概的研究内容。具体研究哪些知识点和相关的资料及作品一般来讲是不会公开的。所以如何“投其所好”,就成了留学生们的首要难题。
比较文化学(comparative culturology),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从属于社会学范畴。进入20实际70年代以后,日本学术界开始正式使用“比较文化学”一词。比较文化学是指,运用比较方法探讨和研究两种或多种文化之异同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如同其名称,以比较法,文献研究为主,同时辅以大量的“田野研究”。比较文化学进入门槛低,专业程度高,是文科留学生的不二选择。
中国学生去日本念大学,如果不申请任何优惠政策,所需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年下来也只需13至15万人民币,这与欧美国家动辄二三十万以上一年的留学成本相比,实在划算不少。对中国工薪家庭来说更为诱人的是,日本政府出台的专门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学费减免政策,更是令留学花费可达到50%的减免。
“日本语言学校里只能学语言”,这是很多人对语言学校的误区。事实上日本语言学校的数量非常多,而澳际选择的日本语言学校里的优良校,很多都是针对留学生的需求,设置了有助于学生升学或了解日本文化的课程……
瑞典皇家科学院2014年10月7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以表彰他们发明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并因此带来新型的节能光源。
近期有很多同学一直来咨询日本Global 30计划,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呢?一句话概括,Global 30简称G30,是日本的英文授课项目,也就是说,不用学日语,只需要考托福80-90分的分数,就能够顺利留学日本。这个项目对于没有钱,想避开美国激烈竞争,又希望获得优质教育的童鞋们可以说是巨大的福利。那么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高大上”的留学计划吧!
日本的高等教育水平居于世界前列,虽说“日本高等教育的综合水平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说法不是每个国家都服气,但在百名国民中拥用本科学历人数世界第一,确实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日本的国公立大学,因为教育水平高、与欧美国家交流机会多、费用相对低廉、奖学金和学费减免机会多而大成为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的首选目标。
从1895年开始蓝带在全球陆续成立了法国,英国,澳洲,美国等校区。日本校区成立于1991年,至今已近24年历史。蓝带日本校特意聘请了拥有法国经验很丰富的讲师们。他们以日本人的独特眼光,严谨细致的教学态度来诠释法国料理界的精髓,创造出新的经典。
大家经常说的家属滞在,其实是一种签证类别(在留资格类别)。有很多朋友们所说的陪读等,其实也属于家属滞在范畴。不过很多情况都是有一方在日本有固定工作,配偶方作为家属的身份,得到的一种在日本的合法资格。另外,还包括自己的孩子来日本时,能够获得的资格。在所有27种签证中,拥有以下资格的在日本生活工作留学的人,都能为自己的家属(配偶、孩子)办理家属滞在签证。
日本素以“教育立国”著称 ,其在课程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等三大环节所体现的注重开发人的能力,注重学生素质培养,使教育与实践结合、与社会结合、与经济结合的教育模式。大学采取学分制,及注重学生实践等,例如,学生入学时即已选定所属学部、学科,专业课必须修习所在学部、学科规定的必修科目,获得学分。